在女性话题成为一种流量的当下,我们更想看到那些被忽略的个体经历,她们的真实体验和困惑。今天,新周刊发起#她的来信#征集活动,邀请你写下对“极限女性”的理解、好奇或困惑。
女性的“极限”有多少种?18世纪40年代,第一位女扮男装登上帆船,完成环球航行的女探险家Jeanne Baret是一种;在女性主贤的年代,被骂“疯子”依然勇闯法律界,并最终成为女大法官的金斯伯格是一种;而那些在普通生活里,坚持追寻自身价值的女性同样。
她们凭勇气、智慧和能力一步步打破偏见,争取话语权。她们跑出故乡,跑出社会规训,让女性生活从此拥有了更多可能。极限没有分类,无论哪一种个体经历,都是我们想要倾听、珍藏、讲述的故事与精神。
2024年,新周刊正式开拍《极限女性》栏目。我们和那些在不同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女性聊,也和那些在自我斗争中,不断蜕变成长的女性聊。我们想挖掘在“女性极限”的背后,那些仍旧被构建、被隐匿的女性困境,以及在这样的境况下,仍旧在努力改变、找回“主体性”的女人们。
我们对话了作家七堇年。原来“少年成名”的她,一直藏有青春期的裂痕。她曾是习惯与别人比赛的“做题家”,也曾是为母亲的期待而痛苦、压抑的“叛逆女儿”。名利场里很少能真正找到自我,在“成为自己”这个终身的课题里,她选择步入大自然,在没有规则也没有信号的土地上,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内核与生活节奏。
七堇年与母亲的合照。(图/受访者提供)
她开始理解妈妈。那个每天在工作、家务、育儿中“极限操作”的女人,在扛起生活重担以前,是否也在青春期经历过和她一样的阵痛,错过某些改变命运的机会,才因此被焦虑环绕?时代的苦涩,经由“女性”这条线,从妈妈身上来到了她身上。
如今,社交媒体流行“穿衣自由”,但有关“自由”的身体实践,仍有许多未曾被广泛讨论的话题。我们也对话了设计师于晓丹。她是作家,也是《洛丽塔》最早的中文译者之一。30岁时,她决然放下在国内的文学成就,辗转到纽约学设计,供职于维密。
于晓丹。(图/受访者供图)
与身体打交道的30年,她见证过许多因身体而痛苦的女性,在审美浪潮下不断用整形“矫正”自己的模特,在病耻感中挣扎的年轻女孩。她发现,就连女性患者数量庞大的乳腺癌术后功能内衣,也充满了凝视与偏见。如今,她致力于为乳腺癌患者重新设计内衣,与“美丽游戏”周旋,是女性一生的课题,也是她至今想破解的关卡。
我们对话了何袜皮。何袜皮是“没药花园”公众号的主创,也是前杂志记者、侦探小说家、人类学学者。她常常会在社交媒体上更新长达几万字的案件推理文章,不熟悉她的朋友,或许也曾读过她的文字。她不只想分析凶手是谁,更在意一位女性受害者是如何被污名化的。
(图/新周刊)
陷入舆论中的女孩,最常遇到的一件事就是满天飞的“谣言”。一个案子里,受害者很容易被评价为“渣女”,而凶手则容易被形容为是“走投无路”才杀人。人们对女性往往有诸多想象。她谈20多年的刁爱青案,在有关刁爱青的谣言里,“不检点的女人”“与已婚人士交往的小三”,都是毫无实证的想象与污蔑。
如果她们在你面前,你想问什么、说什么?你也可以聊聊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,我们将试着将之形成一种对话。 我们将邀请部分《极限女性》的采访嘉宾,希望与你们完成一种可能性的书面交流。
当下,你正处于怎样的生活境况?有什么正在影响你的实际生活?你的生活在你的努力下变得更开阔了吗?只要是你对女性生活的思考、感悟或存疑,都可以写下来,500字内即可,投稿截稿日为11月11日。来稿一经入选,将会刊登在新周刊《极限女性》专题新刊杂志内页中。
🔗点击链接,参与读者写信: https://www.wjx.cn/vm/Qw0n67s.aspx#
发表评论